鉅大LARGE | 點擊量:1686次 | 2019年04月02日
鋰硫電池研究取得新進展
西北工業(yè)大學材料學院納米能源材料研究中心謝科予副教授以第一作者、魏秉慶教授作為通訊作者在材料領域頂級期刊AdvancedMaterials(影響因子18.96)上發(fā)表題為“Ferroelectric-EnhancedPolysulfideTrappingforLithium-SulfurBatteryImprovement”的研究論文(AdvancedMaterials,2016,DOI:10.1002/adma.201604724)。謝科予副教授及其合作者創(chuàng)新性地提出采用“鐵電效應”來抑制鋰硫電池多硫化物的穿梭效應,為鋰硫電池循環(huán)穩(wěn)定性的提升開辟了全新的研究方向。該研究成果得到了審稿人的高度評價“Theworkisdefinitelypublishablesinceitopensanewdirectionforresearchinthisarea.Iexpectmanyresearcherswillplungeintothisdirectionandeventuallyleadtothebreakthroughinthisarea”。同時,該研究成果也多次受到MaterialsViews(http://www.materialsviewschina.com/2016/12/the-ferroelectric-effect-the-inhibition-of-polysulfide-for-lithium-sulfur-batteries-shuttle-effect-of-the-new-policy/)和X-MOL(http://www.x-mol.com/news/4283)等專業(yè)科研媒體的報道。
鋰硫電池理論能量密度高達2600Wh/kg-1,是未來最具應用前景的新型二次電池之一。但其充放電過程中的中間產物在電解液中具有一定的溶解性,易擴散到負極,并與鋰金屬反應,造成正極活性物質損失,并腐蝕鋰負極,嚴重影響了電池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成為制約其商業(yè)化應用最關鍵問題。該工作借鑒了鐵電材料與光催化領域的最新研究進展,簡單地將鐵電材料BaTiO3作為添加劑加入到正極漿料之中,利用納米BaTiO3自發(fā)極化特性吸附同樣為極性的中間產物,顯著提升鋰硫電池的循環(huán)穩(wěn)定性。比其他思路,該方法操作簡單,可無縫銜接到目前鋰電池電極制造工藝之中,適合工業(yè)化生產。
近年來,謝科予副教授帶領其碩士研究生(魏文飛、于浩然、張坤、游悠、原凱等)圍繞新能源材料與器件開展了系統(tǒng)科研工作,發(fā)表相關論文10余篇,其中包括AdvancedMaterials論文3篇(AdvancedMaterials,2014,26,3592;AdvancedMaterials2015,27,5936;AdvancedMaterials,2016,DOI:10.1002/adma.201604724;2篇以西北工業(yè)大學為第一單位與通訊單位,1篇合作參與)。該系列研究工作也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基金等項目資助。
謝科予副教授所在納米能源材料人才特區(qū)在學校的大力支持下于2014年6月依托材料學院成立。中心以國家特聘教授魏秉慶擔任中心主任、首席科學家。該特區(qū)自成立以來,取得豐碩科研成果,先后承擔國家級項目12項,多次在AdvancedMaterials(影響因子18.96)、ProgressinMaterialsScience(影響因子27.417)和ChemicalSocietyReviews(影響因子33.38)等高水平期刊上發(fā)表論文。
上一篇:3D打印太陽能電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