鉅大LARGE | 點擊量:7677次 | 2020年04月16日
鋰離子電池電解液分解產氣機理詳細解讀
鋰離子電池高電壓的特性賦予了其無與倫比的高比能量的特性,但是也導致了常規(guī)的碳酸酯類電解液分解的問題,我們以常規(guī)的EC溶劑為例,其在負極表面會發(fā)生還原分解,產生C2H4氣體,電解液中殘余的H2O則會在充電的過程中發(fā)生分解,產生H2,電解液的分解會導致鋰離子電池在循環(huán)過程中產氣,產氣不僅會導致鋰離子電池發(fā)生鼓脹和變形,還會導致鋰離子電池極片之間貼合不緊,引起鋰離子電池性能的衰降。
鋰離子電池內部復雜的成分也導致了其產氣的反應機理比較復雜,法國庇卡底大學的GregoryGachot(第一作者)和StephaneLaruelle(通訊作者)等人對于對常規(guī)的EC/DMC/LiPF6電解液的分解產氣機理進行了詳細的研究。
實驗中采用的電解液溶劑為EC和DMC(體積比為50:50),溶質則為1MLiPF6。實驗中的電池為扣式電池,正極為不銹鋼表面的一層氧化鉻,負極則為金屬鋰,中間采用玻璃隔膜進行隔離。
上述的電池在55℃,0.02-3V之間進行循環(huán),直到電池總的充電容量達到115mAh,然后對電池進行解剖,將隔膜取出放入到密封的加熱爐中將其加熱氣化,在去除其中的HF等腐蝕性的氣體后,然后送入的氣相色譜儀中進行分析。從下圖的分析結果可以看到DMC溶劑的特征峰出現(xiàn)在31.70min,這要比采用直接用的液相的方法出現(xiàn)的更晚一些,這就為保持時間短于DMC的成分提供了更好的分辨率。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高溫氣化的方法能夠為電解液和氣體成分提供更好的分辨率,因此作者接著對電解液不同組分LiPF6,EC-DMC,DMC/LiPF6,EC/LiPF6和EC-DMC/LiPF6(LP30)的氣化效果和產物進行了分析(結果如下圖所示),從下圖a可以看到LiPF6在加熱的過程中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分解產物,這主要是因為高溫下LiPF6分解產生的LiF、PF5產物,以及在微量水存在是分解產生的POF3和HF等含有F元素的成分在經過凈化后被除去,以防止其對設備的腐蝕。
在EC-DMC混合溶劑中我們能夠在加熱后探測到CO2和DMC,表明在這一溫度下可能會發(fā)生脫羧基化的反應。而在溶劑中加入LiPF6后,LiPF6會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例如在DMC/LiPF6組合中,CO2的含量就出現(xiàn)了明顯的上升,并且伴隨著生成了CH3F和甲基醚,其中甲基醚的生成反應式如下式1所示,而CH3F和CO2的生成則如下式2所示,首先電解液中存在的微量的H2O,使得LiPF6分解產生的PF5進一步分解成為POF3,POF3則進一步與DMC反應生成CH3F,而反應的產物會進一步分解產生CO2。而在EC/LiPF6體系中在相似的反應機理的作用下(如下式3所示),我們也觀察到了CO2增加的現(xiàn)象。
針對電解液在高溫下的分解反應的研究表明,在電解液加熱氣化過程中分解產生的產物,與大多數的電解液電化學分解產生的產物不同。
作者在之前的研究中曾發(fā)現(xiàn),DMC分解產生的CH3OLi產物會促進電解液的分解,為了分析CH3OLi對電解液分解的影響,因此作者在LP30電解液中添加了高濃度的CH3OLi(1M),以觀察其對于電解液分解產物的影響。
從下圖a能夠看到CH3OLi的加入,使得(CH3)2O、CO2和CH3F氣體的濃度都出現(xiàn)了顯著的升高,表明CH3OLi的加入會顯著的加劇LP30電解液的分解。Ravdel等人的研究顯示LiPF6會在甲醇鋰(MeOLi)的作用下分解產生POF3、LiF和CH3F(如下式4所示)。同時MeOLi中的親質子官能團還會與DMC發(fā)生反應,生成二甲醚和甲基碳酸鋰,然后在高溫的作用下甲基碳酸鋰會分解成為CO2和CH3OLi(如下式5所示),為了驗證這一反應,作者在LP30電解液中加入了CH3OCO2Li(結果如下圖b所示),從圖中能夠看到電解液產生的氣體種類與在LP30電解液中加入CH3OLi后的產生的成分是類似的,只是氣體的濃度有所降低,這也表明在電解液中加入CH3OCO2Li也會反應產生CH3OLi成分。
在下圖a中的氣體成分例如乙酸甲酯可能是二甲醚在酸催化(HF)和高溫的作用下與CO反應生成的(如下式6所示),而甲酸甲酯成分則可能是CH3OLi與CO等成分分解產生的(如下式7所示)。
上面的熱分解反應和甲醇鋰的分解反應能夠解釋多數在電解液中發(fā)現(xiàn)的成分,但是仍然有幾種氣體沒有辦法得到很好的解釋,分別是EMC、DEC、CH3CH2F和C2H6、C2H4,由于這些成分只有在循環(huán)后的電池樣品中才會發(fā)現(xiàn),因此作者認為這些成分的產生應該主要是來自于電化學分解反應。
其中DMC會發(fā)生分解反應,生成醇鋰產物(如下式9所示)和烷基碳酸鋰(如下式10所示),同時伴隨生成一些官能團(甲酸甲酯基、甲基),而這兩種官能團會相互反應產生乙酸甲酯(如下式11所示),而兩個甲基官能團則會直接反應生成乙烷氣體(如下式13所示),甲酸甲酯基則會與HF中的H+反應產生甲酸甲酯(如下式12所示)。
有趣的是我們在EC/DMC體系的電解液中同時檢測到了EMC(碳酸甲乙酯)和DEC(碳酸二乙酯)兩種溶劑,作者認為這可能是來自于電解液中EC溶劑的兩步分解。首先EC溶劑得到電子發(fā)生開環(huán),緊接著再得到一個電子分子結構斷裂,生成甲酸鋰基和乙醇鋰基(如下式14所示),在電解液中H+存在的情況下,乙醇鋰基會轉變?yōu)橐掖间嚕ㄈ缦率?5所示),而反應生成的乙醇鋰則會進一步與DMC反應生成碳酸甲乙酯(EMC)和甲醇鋰(下式16所示),而反應生成的EMC還會進一步與乙醇鋰反應生成碳酸二乙酯(DEC)和甲醇鋰(如下式17所示),而乙烯氣體則主要來自于著名的EC兩電子分解反應,生成Li2CO3和C2H4(如下式18所示)。
通過GregoryGachot的工作我們能夠采用電化學分解或熱分解的原理解釋電解液在循環(huán)和加熱過程中產生的多數氣體成分來源,對于分析鋰離子電池在循環(huán)過程中和熱失控中的電解液分解和產氣原因具有重要的意義。